行业资讯
- 「十四五」养老亮眼:40.6 万机构 + 近 800 万床
- 发布者: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25/10/18 0:00:00
- 2024年作为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我国老龄工作与养老服务领域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“成绩单”。10月10日,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这五年间的发展成就,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度保障完善,从特殊群体关怀到消费补贴落地,养老服务体系正加速构建,为亿万老年人托起幸福晚年。
养老服务供给:规模扩容与质量升级同步推进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端实现了“量”与“质”的双重突破。截至2024年底,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量达到40.6万个,养老床位数量增至799.3万张,有效缓解了“床位紧张”的供需矛盾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护理型床位占比从2020年的48%大幅提升至65.7%,意味着更多失能、半失能老年人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,养老服务从“有床位”向“有好床位”转变。
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场景中,便民服务网络持续完善。五年间,全国完成22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,通过加装扶手、改造卫生间、铺设防滑地砖等细节,让老年人在家中就能实现“安全养老”;建成500个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,打造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涵盖助洁、助浴、助医等多元服务;2990个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和8.6万个老年助餐点投入使用,其中老年助餐点每天服务超300万老年人,切实解决了老年人“吃饭难”问题。
老龄工作突破:制度创新与权益保障双管齐下
在老龄工作层面,我国已基本形成新的老龄工作格局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落地。一方面,新时代“银龄行动”扎实推进,鼓励健康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,发挥余热;另一方面,“银发经济”加速发展,围绕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市场不断扩容,为养老产业注入新活力。
老年人的权益与福利保障也得到强化。截至2024年,高龄津贴、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、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各类津补贴已覆盖4945万老年人,通过精准补贴缓解不同群体的养老压力。同时,针对失能老年人这一重点群体,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,为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,进一步减轻家庭照护负担。
消费补贴落地:试点先行,守护每一分“养老钱”
作为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举措,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自2024年7月起,率先在山东省等3个省份、辽宁省沈阳市等4个地市启动试点。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补助资金11.6亿元,为试点地区提供坚实保障。
该项目设置了长期入住养老机构、短期入住养老机构、日间托养、居家上门养老服务4类消费券,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可按需申领,抵扣相关服务费用。截至10月8日,试点地区已发放36.51万张消费券,使用24.32万次,核销金额达1.82亿元,补贴政策快速转化为老年人可感知的服务。
为确保资金用在“刀刃上”,民政部门采取了多重监管措施。目前,8600多个养老服务机构已签订诚信承诺书参与项目,民政部门通过线上线下不定期检查抽查,严防虚假服务、以次充好等行为,全力保障服务“物有所值”,让每一分补贴都能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了从“保基本”到“提品质”的跨越。未来,随着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,更多老年人将能享受到便捷、优质、有尊严的养老服务,真正实现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安”。
-